射频PCB的接地设计

[复制链接]
查看68 | 回复0 |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电磁兼容工程师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
×
OIP-C.jpg

一、接地分类

理想的接地平面是一个零电位的物理体,任何干扰信号通过它都不会产生电压降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两接地点之间有时会产生几微伏甚至更大的电位差。因此,设计师需要考虑并分析地电位分布,找出接地平面上的低电平点,作为敏感电路或设备的接地点。常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:

  • 浮地:浮地旨在将电路(或设备)与公共地,以及可能引发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开。为消除静电积累的影响,需在设备与大地之间接入一个阻值很大的泄放电阻。
  • 单点接地:当电路在低频工作时(即地线长度小于工作频率对应波长的 1/20 时),一般采用单点接地方式。
  • 多点接地:当地线长度大于 0.15 倍波长时,适合采用多点接地。
  • 混合接地:对于工作频率范围很宽的电路,考虑采用混合接地方式,综合多种接地方式的优势。
  • 射频电路接地:射频电路接地要求接地线尽量短,或者采用大面积接地。

二、大面积接地 为降低地平面阻抗,实现良好的接地效果,应遵循以下规则:
  • 射频 PCB 接地要求:射频 PCB 需大面积接地。
  • 微带印制电路接地要求:在微带印制电路中,底面作为接地面,必须保证地平面完整。
  • 降低地线阻抗措施:由于趋肤效应,可通过给地平面镀金或镀银来提高导电性,降低地线阻抗。
  • 接地连接要求:使用紧固螺钉,使射频 PCB 与屏蔽腔腔体紧密连接。

三、分组就近接地

根据电路的结构分布和电流大小,将整个电路划分为 N 组,各组电路就近接地形成回路。同时,调整各组内滤波电容方向,尽量缩小地回路。接地线应短而直,避免交叉重叠,以减少公共地阻抗产生的干扰。


四、射频器件接地
  • 在对表面贴射频器件和滤波电容进行接地时,为减小器件接地电感,需做到以下几点:
  • 焊盘接地要求:每个焊盘至少要有两根花盘脚接铺地铜皮;若工艺允许,可采用全接触方式接地。
  • 过孔接地要求:在器件管脚旁,至少使用两个金属化过孔就近接地。
  • 优化过孔措施:增大过孔孔径,并可并联若干过孔。
  • 特殊元件接地要求:对于底部是接地金属壳的元件,要在元件的投影区内加一些接地孔,且表面层的投影区内不能有绿油。

五、接地时应注意的问题
  • 缩短距离:在工艺允许的前提下,尽量缩短焊盘边缘与过孔焊盘边缘的距离。
  • 大焊盘接地要求:接地的大焊盘必须直接覆盖在至少 6 个接地过孔上。
  • 控制接地线长度:当接地线需要走一定距离时,其长度不能超过 λ/20,以防止因天线效应导致信号辐射。
  • 铜皮处理:除特殊用途外,不得有孤立铜皮,铜皮上必须加地线过孔。
  • 避免开路线头:禁止地线铜皮上出现终端开路的线头,若有,在开路终端上加一个接地过孔。
  • 射频电缆屏蔽层接地:输入和输出端射频电缆屏蔽层在 PCB 上的焊接点,应位于走线末端周围的地线铜皮上,且焊接点要有不少于 6 个过孔接地,以保证射频信号接地的连续性。
  • 微带印制电路接地:微带印制电路的终端单一接地孔直径必须大于微带线宽,也可采用终端大量成排密布小孔的方式接地。

六、接地平面的分布
  • 射频双面 PCB:顶层为信号层,底面为地平面。若没有非接地的过孔,整个底面可不涂绿油,并将整个板紧贴在屏蔽腔的底面上,进一步减小地阻抗。
  • 射频四层 PCB:顶层为信号层,第二层和第四层为地平面,第三层走电源、控制线。特殊情况下第三层会走一些射频信号线,但过孔会对信号产生影响,且据测试,带状线的平坦度较差。每层都需大面积敷地。
  • 多层射频 PCB:随着设备的复杂化和小型化,出现了六层、八层等更多层的射频 PCB,甚至可能采用 HDI(高密度互联)工艺制作射频 PCB。



电磁兼容网 - 电磁兼容定制方案 www.emc.wiki - 欢迎您的技术讨论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22

主题

3

回帖

25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