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频PCB的滤波设计

[复制链接]
查看52 | 回复0 |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电磁兼容工程师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
×
本帖最后由 Ms.huang 于 2025-4-16 15:47 编辑

R-C.jpg
一、电源和控制线的滤波

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,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不断攀升。以往那些不会对设备造成干扰的噪声和尖脉冲,如今已可能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。电源线和控制线作为电磁干扰出入电路的主要通道,其滤波设计至关重要。一方面,外界干扰可通过电源线或控制线传入电路,破坏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;另一方面,电路自身产生的干扰也会经由这些线路传导至外部电路,对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。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,可采取以下滤波措施:

  • 使用 EMI 吸收元件:可选用 EMI 吸收磁珠 / 环、连接器用的 EMI 磁片以及表面贴装(SMT)EMI 元件。这类元件能够有效抑制信号线和电源线上的噪声与尖锋干扰,同时具备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。它们仅允许直流或低频(一般为几 KHz)信号通过,对较高频率的干扰信号具有显著的衰减作用,有助于电子设备满足电磁兼容和静电放电的相关国内、国际标准。
  • 采用穿芯电容进行滤波和隔离:在机箱或箱内单元隔板的入出线上进行 EMI 滤波和射频隔离时,可采用螺纹固定方式的穿芯电容,以此提升滤波和隔离效果。
  • 安装突波吸收器:为抵御雷击和浪涌的危害,可安装突波吸收器。该器件响应速度快,当脉冲电流超出其承受能力时会自动断开,即元件损坏时呈开路状态,从而保护电路免受过大电流冲击。
  • 组合并联滤波电容:在射频 PCB 的直流电源入口处,通常并联三个滤波电容,且这三个电容的容量相差 100 倍,例如 10μF、0.1μF、100pF。它们可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,滤除电源线上的低、中、高频干扰。
  • 合理为小信号级联放大器供电及滤波:若使用同一组电源为小信号级联放大器馈电,建议从末级开始依次向前级供电。每一级的电源滤波至少配备两个电容,即 0.1μF 和 100pF。当信号频率高于 1GHz 时,需额外增加 10pF 滤波电容。由于 10pF 的滤波电容具有较高的自谐振频率,应将其安装在最靠近电源脚的位置。
  • 注重退耦与电源布线隔离:在电路设计中,应重视退耦和滤波环节,防止不同单元通过电源线产生相互干扰。在电源布线时,电源线之间应保持相互隔离。
  • 优化功放模块电源滤波:功放模块的电源滤波电容至少需要三个元件,即 10μF、0.1μF、100pF。这些电容务必靠近相关管脚安装,其中高频小容量的 100pF 电容应最靠近管脚。当信号频率高于 1GHz 时,同样需要增加 10pF 滤波电容。

二、频率合成器数据线、时钟线、使能线的滤波

在射频 PCB 中,频率合成器的数据线、时钟线、使能线是关键信号线。这些线路的走线设计,除了要遵循数字 PCB 设计规则外,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
  • 加强隔离措施:务必保证数据、时钟、使能线上不存在其他干扰信号。从屏蔽腔外部接入 PCB 的数据、时钟、使能线,应经过安装在屏蔽壁上的穿芯电容。此外,在数据、时钟、使能线上添加 RC 低通滤波器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,但需确保电阻和电容的值符合正确的编程时序要求。
  • 避免在特定器件底部走线:数据、时钟、使能线不应在数字频率合成器芯片、晶体、晶体振荡器、变压器、光耦、电源模块等器件底部的表面层走线,以防受到这些器件的干扰。
  • 防止与模拟信号线交叉:数据、时钟、使能线应避免与同一层或相邻层的模拟信号线交叉走线,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,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


电磁兼容网 - 电磁兼容定制方案 www.emc.wiki - 欢迎您的技术讨论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22

主题

3

回帖

25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