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布线层优选策略

[复制链接]
查看189 | 回复0 | 2025-4-7 17:1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电磁兼容工程师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会员

×
一、优选布线层的重要性

针对时钟、高频、高速、小信号及弱信号,布线层的选择直接影响信号完整性、电磁兼容性(EMC)及系统可靠性;高速总线等关键信号需特别关注布线层优化。

二、 表层与内层布线特性对比
1、微带线(表层布线)
  • 特性:与单一参考平面相邻,传输延时低(38.1 ps/inch),固有电容小;微带线可视,便于调试。
  • 缺点:直接对外辐射,EMI辐射比带状线高约20dB。
2、带状线(内层布线)
  • 特性:夹于两参考平面间,辐射被参考平面屏蔽,EMI以传导干扰为主。
  • 缺点:带状线不可视,调试难度大,传输延时较高。
三、EMC设计核心原则
从EMC的角度,我们需要对以下两种布线加以关注:
  • 强辐射信号线(高频、高速,尤以时钟线为甚),对外辐射;
  • 小、弱信号以及对外界干扰非常敏感的复位等信号,易受干扰;

对于这两类线,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,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,建议考虑内层布线; 并扩大他们与其他布线的间距,甚至加屏蔽地线进行隔离;仅在非关键信号或成本受限时使用,建议通过埋盲孔保证参考平面完整性,或采用表层屏蔽/加装屏蔽罩。

四、布线层优先级通用原则
1、内层优先:优先选择内层(带状线),减少辐射。
2、无相邻布线层优先:选择无相邻布线层或相邻层无走线的层。
3、参考平面优先级:优选以地平面(GND)为参考的层,次选电源平面。
4、避免跨分割区:关键信号布线需确保参考平面连续。
示例:十层板层排布优先级(其中:S为信号层,G为地平面层,P为电源层)
图片1.png

在方案1里,由于S2、S3均在内层,且夹在两地平面之间,在布关键信号时,我们首先考虑S2、S3,并保证层间无平行长线(关键网络);S4、S5与S2、S3基本相同,但夹在电源、地平面之间,因电源、地平面之间的EMC环境差于两地平面之间的EMC环境,所以S4、S5的优先级别要低于S2、S3,由于S5以阻抗较低的G3作参考平面,其优先级别略高于S4;S1、S6同为表层布线,一般而言,表层(TOP)由于器件PIN密度高于底层(BOTTOM),两者之间,我们优先考虑S6;

即,方案一的布线优先级别为:S2=S3(两地平面间) > S5(电源/地平面间) > S4 > S6(底层) > S1(顶层);

注:以上未考虑到电源、地平面的分割情况,实际情况因分割因素可能有所出入。

同样分析,方案2的布线优先级别:S2=S3>S4>S5>S1;

方案3的布线优先级别:S2=S3=S4>S5>S1;

方案4的布线优先级别:S2=S3=S4>S1;

核心逻辑:两地平面间EMC最优,电源/地平面次之,表层最低。

五、 综合设计考量

PCB设计需平衡功能、成本、EMC、工艺及美观。优选布线层无固定规则,需结合实际场景灵活调整。CAD工程师应结合信号特性、层叠结构及EMC目标,折中选择最优方案。

注:器件自身EMC指标需预先验证,传输线辐射为设计重点。





电磁兼容网 - 电磁兼容定制方案 www.emc.wiki - 欢迎您的技术讨论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21

主题

0

回帖

21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