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s.huang 发表于 2025-3-26 18:26:06

各层数PCB层叠结构



一、2层板
适用场景:简单电路、低速信号、成本敏感的设计。
EMC挑战: 信号回流路径较长,容易产生较大的环路面积,增加辐射;电源和地平面不完整,容易引入噪声。
设计建议: 尽量缩短高速信号走线,减少环路面积;使用局部地平面或地填充(Ground Pour)为关键信号提供回流路径;增加去耦电容,优化电源分布。
二、4层板
典型层叠结构:
顶层:信号层
内层1:地平面(GND)
内层2:电源平面(PWR)
底层:信号层
优点: 提供完整的地平面和电源平面,减少信号回流路径;降低辐射和噪声,适合中等复杂度的设计。
设计建议: 确保关键信号(如高速信号、时钟信号)靠近地平面;电源平面和地平面尽量靠近,形成紧密耦合;避免在电源平面上分割过多区域,保持低阻抗。
三、6层板
典型层叠结构:
顶层:信号层
内层1:地平面(GND)
内层2:信号层
内层3:电源平面(PWR)
内层4:信号层
底层:地平面(GND)
优点: 提供更多的信号层,适合复杂度较高的设计;通过增加地平面和电源平面,进一步优化EMC性能。
设计建议: 高速信号尽量布在内层,避免外层辐射;确保每个信号层都有相邻的地平面或电源平面;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尽量靠近,形成去耦电容。
四、8层板及以上
典型层叠结构(以8层板为例):
顶层:信号层
内层1:地平面(GND)
内层2:信号层
内层3:电源平面(PWR)
内层4:地平面(GND)
内层5:信号层
内层6:电源平面(PWR)
底层:信号层
优点: 提供更多的信号层和参考平面,适合高速、高复杂度设计;通过多层地平面和电源平面,显著降低EMI。
设计建议: 确保每个高速信号层都有相邻的地平面或电源平面; 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尽量靠近,形成紧密耦合;使用多层地平面,提供低阻抗回流路径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各层数PCB层叠结构

联系站长

139 2899 3907

xiangwei.zeng@gmail.com